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湖往事(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6: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dik (短歌行)

如果不是老南京人,或者不常在城东地区出没,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对前湖有比较深的印
象。如今,出了中山门往北拐上一条小路,沿着城墙往北走不大一会儿,就会在路的西
面看见一片小水域。这便是前湖。她静静的点在紫金山脚下,夹在明孝陵,梅花山,中
山植物园几大景区的中间,那么不起眼,却是有着不同一般的身世。

前湖以前也叫燕雀湖。在南北朝的梁武帝时代她曾经是一片很大的水面,有着与孙仲谋
操练水军的玄武湖同等地位。梁武帝的昭明太子英年早逝,葬在中山脚下。而梁武帝哀
子至深,无法自拔。便有都人传言有燕雀争相衔封土以筑太子陵,用以安慰武帝。武帝
得知心下宽慰,却也感燕雀知人心,特此将太子陵与宫城(台城)之间的湖名为燕雀湖
。后来到了明代,洪武帝于健康,在城东附近筑宫殿,即为如今的明故宫。出动了很多
人力填满水域洼地,加固地基。再加上中山门附近修筑明城墙以固畿辅,前湖便被缩小
到城墙外的区域,在中山脚下和城墙之间充当护城河。只有少量的水道将之与城内水道
相连,清溪河便是其一。此后时过境迁,中山南麓坟头一个个起来了,前湖的领域却一
缩再缩,最后成为城墙根下的一个小小的湖面,也几乎从南京一线乃至二线的景色里消
失了。

小的时候,曾经很多次和家人或者学校去明孝陵,梅花山玩,经过这小小的水塘,几乎
没有多瞥一眼。毕竟在南京这个周城都是水,城内水道繁茂的江南重镇,这么一汪水实
在是太不起眼了。而又夹在那么多有名有号的景点之间,没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或者出群
景致的她,更是寻常不过。别说是玄武湖这样的大公园,哪怕是紫霞湖这样的小去处都
因为紧靠明孝陵,又遮蔽于中山葱葱郁郁的林木下,得到众人青睐,成为夏日避暑胜地
。而前湖似乎注定要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被遗忘。但是,在我慢慢熟悉了她以后却发现
,其实很多人对她忽略是因为没有看到她最美丽的一面。南京从来都有春牛首,秋栖霞
的说话。似乎季节成为人们出行观景的一大考量。只是很少有人将每日的时间也算在里
面。一个景色早中晚的景色是差异很大的,放在前湖身上,她最美的时候只有秋暮。这
时候往往是天气渐凉,草木凋零,行人匆匆往家而去时分。在经历了一夏的灼热后,人
们身心早已疲惫,感官也已迟钝,再加上一天的劳累下来,很难会有很多人再去寻找这
份美丽了。

对于此,我也是后知后觉的。那是从初中时的一次难得空闲的下午说起。不记得是什么
原因了,那个秋天的下午,有两节课不上,班主任又开恩不用我们在学校自习。于是所
有同学作鸟兽散。已往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不是琢磨去哪里打游戏,就去踢球了。可是
那天一个平时比较沉稳的同学说,我们去城外看景吧。我突然也就想去了,骑着车子跟
上了他们。其实只有三个人,好在方向是回家的方向,然后过家门而不入,直接骑到城
墙根下,从富贵山的豁口出去,沿着山路和城墙便来到这一片小小的湖边。深秋的下午
这里人迹罕至,一片萧瑟。周围的草地大多已经发黄,匍匐在秋风里,抬不起头来。高
大深沉的城墙厚重的伫立在湖的东面和南面,用深灰色的城头呼应着苍绿的中山。八十
年代时,因为年久失修和滂沱大雨而坍塌了一片城头,无数的城砖从垛口一直铺将下来
,犹如崎岖的跑马道,陡峭的伸向水面,直接泻入湖中。湖水不很清澈,却也不浑浊,
淡淡的蓝绿色,倒映着天上云,在风里轻轻的荡漾。北面的湖边还有些土堆,我们把车
子靠在地上,一改往日的喧嚣,默默地坐在土堆上感受这秋意。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连
远处那个钓鱼的老人都似乎一动不动,秋草里本该聒噪的虫子也寂寥无声。夕阳在空中
衔着一片淡淡的云,用红黄均匀的色彩,染着这城砖,这湖面,这草地,这山林,还有
我们。坐了一阵,我们沿着湖岸走开来。前湖靠中山植物园的方向环绕着一圈小小的树
林。林子里还掩着一座小小的石桥。我们趟着过膝的秋草缓缓前进,几乎分不清前方的
路径。而四周的枝枝丫丫像是好客却又不懂人情的主人,不停的牵扯着我们的衣裤,又
渐渐将我们的来路遮住。城墙和湖面在我们身边旋转,等我们走出树林,已经走到湖岸
最低处了。湖水和湖岸几乎融在一起,水面像是母亲安抚着熟睡宝宝的手,一下一下轻
轻的摩挲着草地。夕阳已经落在了城垛上,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把城垛和自己的影子拖得
很长,一直插到树林边缘。渔人依旧静立在水边,手里的长线被风吹起一道弯来,随着
他微微抖动的手臂,依依不舍的,又若即若离的在湖面扯出一圈圈淡淡的涟漪。我们三
人都醉了似的迷失在这天地中,忘却了时间。

于是在这一个秋天的傍晚,那颗年轻却很容易悸动的心,立刻爱上了这里。我发现我找
到了与南京这个城市的底蕴和色彩如此合拍的画面,而我自己在那个青涩年纪的开始处
,也体味到了那画面里一丝丝的愁滋味。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有合适的时候,我就一个
人溜到湖边,对着湖面,静静的坐着,默默地看着。那时候我觉得找到了一处天堂,在
那里有着可以和心融为一体的景致,也有可以无拘无束思考的自己。在后来很长一段时
间里,我在不同的文章里都描写过那里的画面,自己在那里的状态。而自己的青春也深
深地打着这方天地给我的印记。

后来,随着城区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城墙角下热闹起来。原来颠簸的土路铺上了新的
柏油,湖边开始有人清理那些荒草和土坡,树林被人为的修建收拾,小桥也被加固休整
。有人去整理坍塌的城墙,并且重砌起来;拍婚纱的新人们也将小桥树林占据为外景地
;垂钓的开始扎堆聚集,湖岸低的地方也被加高夯平。再后来,前湖的外面拉上了铁丝
网,人们越来越多的来到湖边,只是停留的少了,张望一下又都匆匆的离去。我也开始
离开那里了,离开学校,离开家,离开南京,离开祖国。

前两年回去的时候,我曾开车与家人去梅花山走走。经过城墙边上时,高耸的墙和新砌
的垛口显得更加高大威武,隔着树林和铁丝网,我还能依稀看见湖的规模。家里人问我
要不要去那里走走,我愣住了。思考一阵,我摇了摇头。我已经不大敢再去那里了。我
怕失去了她。我怕失去她那曾经如此迷人又恰到好处的画面,也怕失去自己在那个青涩
年纪从那里找到的淡淡的一丝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6-11 17:57 , Processed in 0.0396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