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挥大棒 华企被扣杀伤性武器帽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07: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9日以“违反防止武器扩散机制”为由,宣布将中国、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多名法人和个人列入制裁名单。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包括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中国企业。根据美国当局的说法,这些企业的行为涉及“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巡航或弹道导弹”。 这让人不禁联想起去年美国宣布制裁中国的珠海振戎公司,理由是该公司与伊朗有油品贸易。

美国及该国的一些势力经常把“制裁中国”挂在嘴边,这些威胁已经把中国人的耳朵磨出了茧子。上次是石油公司,这次是科技公司,下次又将是什么公司?美国凭什么制裁中国的公司呢?

其一,凭美国是世界的警察。美国一直视自己为世界的警察,不断的在世界各处推行美国式的法律,并进行所谓的维持秩序。当然这些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认为合适的时候就采取制裁措施,这已经司空见惯,动辄使用的经济制裁和动用武力打击,先后对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发动战争,所有的国家必须习惯于按照美国认为应该的方式行事。

二凭美国的霸权主义。冷战时期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世界的战略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霸权主义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的是新的霸权主义。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民主和自由”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他们到处煽动动乱,推行经济制裁是新霸权主义的基本手法;控制别国、垄断一切是新霸权主义的根本目的。

以“世界警察”自居,单边对多边的强制,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形式。单边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自己定下的法律就是世界的法律。大家必须遵守,若不遵守,就得受罚。用本国利益取代他国利益,甚至不惜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利益之上。

事实上,美国的霸权心态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2月,时任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在为美国向伊拉克发射巡航导弹的行动辩护时说:“如果我们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我们站得高,看得远。”其背后隐含的意思就是,美国是给世界发号施令的国家,美国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世界秩序的维护。

华盛顿似乎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支撑起这种霸权主义的,是一批主张将世界按照美国式的民主模式进行改造的所谓新保守主义政治家。然而,伴随着伊拉克政策的失败,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的基础也开始发生动摇。今天的世界,早已走出了单极时代,单边主义不再有畅通无阻的“通行证”。美国为什么在阿富汗、伊拉克,麻烦缠身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为什么所谓的秩序在这些地方迟迟没有来临,反倒是动荡在持续?事实一再证明,单边主义不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途径,它反而会加剧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不仅不能为冲突“熄火”,甚至可能产生火上浇油的作用。

当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演进,单边主义就会越来越成为逆流。美国像过去那样强行让别国受其国内法规的规制,将很难做到。俄罗斯和中国正一步一步强化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发言权。甚至在被美国视为盟友的欧洲,“反美主义”也开始抬头。”奥巴马早在他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就曾说:“世界各国对美国的行动深感失望。一部分人甚至说美国时代已经终结”。

世界需要一定的规矩来维护秩序,多极化并非意味着没有规范或延续单边主义的规范。伴随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有的规范已经成型,并获得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世界的规矩要大家商量着来定,而不能再靠某一个国家说了算。

中方一向反对一国根据其国内法对另一国实施单边制裁,更不会接受将单边制裁强加于第三国的做法。就此次以“违反防止武器扩散机制”为由,宣布对华企业制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指出,美国援引其国内法,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撤销对相关公司和个人的无理制裁,停止做损害中方利益和中美关系的事。

中国有关公司也发表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中国法律以及中国加入的相关国际法规、条约,依法经营,从未帮助过任何国家或地区发展违禁武器,也没有向任何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制裁的国家或地区出口或承诺出口违规产品和技术”。


(陆一 撰稿)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消息树

GMT-8, 2024-5-31 19:33 , Processed in 0.0399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